
医药行业近年来增长率下降并非坏信号。连年的以接近GDP两倍的增长率,过二十年再看,是不可思议的,更何况医药行业营业规模的基础数据越来越大。如果站在大健康视角看,更可乐观。
2014年初李克强总理提出“医保、医疗、医药”三医联动的导向后,医药、医疗政策便已悄悄的重新定位。首先是非公立医疗的价格放开,继而医药价格放开,医疗器械审批权限下放放开,跨区域产品生产文号与委托加工的有条件放开,限制公立医院规模扩张、非公立医院发展放开,医疗机构审批权限下放,医生多点执业放开,互联网药品销售放开,新药评审团队放大,鼓励医药招标、医保管理模式的创新,等等。
一系列“放开”组合勾勒出一个医药乃至医疗市场的新世界:公共医疗维持现状,放大非公医疗市场地位;公共医疗政府投入趋向保守,放大市场化医疗保健空间。医疗体制改革从为医生提供更多更广阔的执业门路开始,跳出医药分业、跳出医生和医院平台分离的敏感地带,通过对互联网为纽带的“第四医”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等待,循序渐进,用市场倒逼法促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举措已经起步。